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
徐立平的优秀品质
考查了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仔细阅读材料,脱离关键句,组织答案.如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有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品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等.
故答案为:
“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反映了杜立平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他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反映了他具有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品质;“徐立平一直坚守岗位”反映了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每点(2分),共(6分),本题要结合材料)
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都有谁
1、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2、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
3、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
4、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
5、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
6、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7、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
8、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
9、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10、姚厚芝: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
如何评价《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二舅?
二舅那个视频看完了,完全看不出来歌颂苦难,愚弄底层人民,但是也治不好我的精神内耗。
整个视频给我的感觉就是二舅在条件艰苦的农村乐观向上的活着。散发着伟大的人性光辉,除了“爱情”那一段我不太理解也不太赞同,(和别人的老婆在一起)可能有时代因素吧,就不多做评价了。
没人想要二舅那种生活,也没人说那种生活是好的,但是我们的出生地点,出生家庭是没办法选择的,二舅就是出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了,就是出生在那样一个乡村了,他只能接受这样的环境去生活,去乐观面对,二舅也有属于自己的奋斗,给妹妹置办嫁妆,给领养的宁宁付了十几万买房子,我相信这都不是在歌颂苦难,愚弄底层人民。我相信这是在说,底层人民通过努力奋斗也可以照顾好周围的人,也会有自己的价值。二舅通过自己的奋斗让妹妹风光的出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领养的孩子住上了县城的房子,这怎么会是在歌颂苦难呢?这是在告诉我们,让我们不停的奋斗向上,才能有美好的生活。
如今的互联网风向真的说变就变,从二舅刚出来被热捧,到被人质疑歌颂苦难,愚弄底层人民,每种观点都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事实摆在那里,每个地方都有不富裕的底层人民,二舅的故事,就是熠熠生辉,不放弃不抛弃,让周围的人越过越好的奋斗史。
没有歌颂苦难,也没有愚弄底层人民,只是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改不了命运和时代的不公,那我们只能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哪怕在今天如此发达的中国,依然有这些生活在艰苦环境里的留守老人,中国农民肯吃苦,能包容,他们值得更好的条件,福利,和人生。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地方的好坏看的不是有钱人的生活,而是底层人的生存。
要说整个视频我觉得最不舒服的地方,那就是二舅并没有治疗好我的精神内耗,反而我们要更有压力,更应该学习二舅那种努力让周围的人获得更好的生活的精神。二舅无私的让家人战友国家变得更好,那又有谁来让二舅这样的人生活条件变得更好呢?
近三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及颁奖词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感动人物】: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获奖名片】:誓言无声
【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事迹介绍】: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感动人物】: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获奖名片】:崇仁厚德
【颁奖词】: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理由】: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事迹介绍】: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3、【感动人物】:陈俊贵——守墓老兵
【获奖名片】:心比金坚
【颁奖词】: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理由】: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向伟大的战友致敬!
【事迹介绍】: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本文链接:http://www.xijieschool.com/yule/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