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刚钻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 1、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
- 2、《爱情公寓》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没有金箍棒就别穿小短裙。是什 ...
- 3、“没有金刚钻儿,别揽瓷器活”, 这句话是出自哪个行当呢?该如何理解呢...
- 4、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 5、为什么说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
有句谚语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概意思是说做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如果能力有限的话就别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把这句话用在做家长一事上,颇有道理!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学》一书里曾这样说:“应当在中学时代就给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教育学应成为对一切人都有用的学科,下面的话也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好像是夸大其词:我认为,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在大教育家的眼里,基本的教育学知识就是“金刚钻”吧?陶行知先生的宏文也是如此:“父母不会教养,小孩子不晓得要枉哭多少回。……估计起来,全中国六岁下以下的小孩子每年流的眼泪该有两万万斤。如果做父母的肯像陈先生(陈鹤琴)这样细心教导儿童或者采用陈先生的教导方法,我敢说,小孩子的眼泪是可以省掉百分之九十九的……”在陶先生的眼里,科学的教养方式就是“金刚钻”吧?
无论在哪位大家的眼里,做父母的都应具有足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这样的“金刚钻”,才能把教育小孩子这个“瓷器活儿”给揽下来。
今天的读书会的内容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第一眼看到题目,就觉得好讽刺,好犀利的观点。掐指一算,自己晋升“妈妈”一职也有十五年了。任现职的十五年里,没有拟订过一份工作计划,没有做过一次工作总结;没有岗前培训,更没有继续教育。细想一下,牛哥也真够倒霉的!唉,不知道他在天上挑妈妈的时候是怎么挑的!
读着文中所例举的几个“金刚钻”,如,家庭教育的三个纬度,四个关照,亲子之间的斗争。
看到亲子之间的斗争时,不自觉的把自己融入其中,梳理着和牛哥之间的恩怨对决,发现和他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乐趣。
其实和牛之间的斗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各霸一方鸣锣开战了!斗争从不起眼的吃喝拉撒开始,最能引起共鸣的就是把尿了。他想随时随地没有任何约束的进行,我要把他这一毫无规律的生活习性扭转过来,于是斗争开始了,把尿的时候,两腿使劲蹬,身子往上挺,使出吃奶的劲儿来反抗!直到最后发现反抗无果,只好乖乖顺从,老老实实的撒出一大泡尿来,这场斗争才算结束!历经无数次的斗争以之后,慢慢的,就习惯把屎把尿了,最初的生活习惯也就养成了。
从生活习惯的斗争到学习习惯的斗争,我们一路斗过来,牛哥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妈,当你态度强硬起来的时候,我就乖了!是呀,每一次行动,每一个规则的确立,都是要斗争的!
细细品读每个家庭教育的方法,方觉知晓的太晚了。在数不清的斗争中,有时是靠实力赢得了斗争,有时是依仗权威赢得了战争,有时是靠冷落对方,获得了所谓的胜利。而这些胜利中,殊不知让牛哥枉流了多少斤泪水。
做孩子温暖的墙吧!这个“墙”对孩子来说,是规则,是限制。同时也是对孩子的关注,这个关注就是无条件的爱!
《爱情公寓》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没有金箍棒就别穿小短裙。是什 ...
就是你没有电钻就不要当维修工,没有金箍棒就不要当孙悟空。望采纳
“没有金刚钻儿,别揽瓷器活”, 这句话是出自哪个行当呢?该如何理解呢...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话就来自锔瓷行当。锔瓷这一行当与我国瓷器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中的金刚钻跟现在说的钻石没有任何关系,这里的”金刚钻“是锔瓷打孔时候用到的工具。
拓展资料:参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锔瓷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中国老话大概意思是说做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如果能力有限的话就别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 事情。其实它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这门手艺用像钉书钉一样的铜锔钉,把破碎的瓷器一片片“锔”起来,将破瓷器修复得滴水不漏,可以重新使用。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
做锔瓷的步骤:
1)第一步就是找碴、对缝,为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做前期准备;
2)第二步是定位点记,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确定锔钉数量和位置;
3)第三步就是打孔,用金刚钻打孔,金刚钻是长约10公的铁钻杆用金刚钻钻孔,打孔也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打孔时都是毫厘之差,一是手要拿得稳对的准,最好不能打穿;二是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
4)第四步是锔钉,锔钉制作最能体现手艺人的功力,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锔钉的大小得根据器物的条件来计算,这样,器物修复后不仅盛水不易漏,而且还给器物本身增添了几分韵味;
5)第五步是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锔瓷的整个过程就完成了。
为什么说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老人们常这么说。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没有那个金刚钻,却偏要去揽那个瓷器活。何故?盖因为做瓷器活,劳动回报率极高,而且又有社会地位,可以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地混日子……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对管理一窍不通,却纷纷争着要往领导的位子上爬呢?为什么胸无点墨之徒要通过各种渠道要混一个高级职称呢?不就是冲着名利来的吗?至于是否能胜任,依照目前的考核制度,想滥竽充数并不难。
没有金刚钻,偏揽瓷器活,说明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缺乏应有的自知之明。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这年头,人若是太有自知之明了,也就跟犯傻差不多:别人都争着审报高级职称,而你却认为自己的学识水平不够审报高级职称的条件,自动放弃。如此这般,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不学无术的人一个个爬到你的头上,或成为你的领导,或成为你的导师。诚实是一种美德,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诚实也就意味着吃眼前亏,受不合理的气。至少是在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等等方面,无法与人相比。在社会地位方面,人家的名片上赫然印着教授、局长之类的头衔,而你却只有爹妈给你取得那个俗不可耐的名字,交际场合又怎么拿得出手?社会只承认现实,教授、局长就是能力与水平的象征。一个对艺术一无所知的人当上了艺术局局长,他就有资格对艺术家们发号施令,谆谆教导别人该如何如何进行艺术创作。在这方面,还真是不服不行。我就有位大学同学,离开校门后一直干得是公务员,可他不知从什么渠道弄了个教授的职称,每到一处,又是教授,又是局长,实在风光得很,怎能不让人眼红呢?
没有金刚钻,偏揽瓷器活,说明现在的许多瓷器活不用金刚钻也一样做。现实生活中有句戏言:当不了运动员的可以当教练,当不了教练的可以当领队。我们新闻界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当不了编辑记者的可以当部主任,当不了部主任的可以当总编辑。这话肯定是极其片面的偏见,现在大多数领导岗位上的人还都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可无风不起浪,既然有那么一句戏言,就多少有一点现实的影子。这种事谁也深挖不得。不过我倒是有些事实依据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些问题。干了二十年的文字编辑,虽说自己连个像样的职称也没混上,可时常也有一些人为了评什么高级职称而求我编发论文,或代笔写论文。这样的事情干多了,心里也就不免对时下那人见人爱的高级职称产生些怀疑:你老兄连篇像样的论文都写不出来,也厚着脸皮要申报教授什么的,这教授真的就那么好当嘛?其实,我也明白,如今的专业职称也就是那么回事,无非是混个名堂,工资住房可以往上提一级。如今这年头,大家活得都不那么容易,较那真干啥?
滥竽充数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却也混在三百人中吃了好几年皇粮,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皇粮。反正这份皇粮又不需要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前后左右,睁一眼闭一眼不就过去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没有金刚钻也揽瓷器活,而且可以屡试不爽,原因之一也还是在于吃得是皇粮,人多好混事,那么多名不副实的人充斥着岗位,多一个少一个无关紧要。根子就在于这体制上。如果那个大学是校长先生个人投资的,他才不会允许不学无术之徒充斥讲坛呢。同样,南郭先生当年如果是在一个个人承包的乐队,怕是半天也混不下去。没有金刚钻,也能揽到瓷器活,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庸人充政,必误国害民;胸无点墨者充斥讲坛,必定误人子弟。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很多,可就因为耽误的是公家的事,流失的是国有资产,这么多年下来,大家谁都不觉得心疼。这官饭若是再这么稀里糊涂地吃下去,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尽力把它做好。这样的社会风气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让有金刚钻的人去干瓷器活,没有金刚钻的人可以去干自己的所长,各尽其能,我们的社会不就能进步得快点?理是这个理,想怎么做,还只能是悉听尊便。我倒是想进言一句:人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好,万一哪天改革深化到自己的头上,落得像南郭先生那样的下场,什么面子里子也就全没了。
本文链接:http://www.xijieschool.com/shehui/2292.html